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統籌推進“三大行動”,有效落實各項政策,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生產穩定增長、需求持續恢復、市場總體平穩,為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經濟運行總體情況
初步核算,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3.6億元,同比增長8.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3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60.0億元,同比增長18.9%;第三產業增加值96.3億元,同比增長4.4%。
(一)農業生產保持穩定
上半年,面對農畜產品價格普遍下行的壓力,我區農業生產仍然發生了積極變化。一是蔬菜生產逐步恢復正常。上半年,蔬菜產量4.8萬噸,同比下降6.6%,但比一季度增速回升4.5個百分點;二是畜牧業形勢向好。從512戶畜禽監測戶數據看,豬牛羊存欄環比分別增長190%、8.8%和16.25%;三是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我區糧經比為40.4:59.6,經濟作物比重比上年提高了8.8個百分點。
(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上半年,我區97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可比價增速25.0%,全市排名第1。一是新產業高速發展。8戶能源基礎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8.1%;3戶制藥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5.2%;6戶冶化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1.6%;2戶新材料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0.6%。二是傳統產業生產趨緩。45戶食品加工企業產值同比增3.5%;14戶絨紡企業產值同比下降14.0%。
(三)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
上半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全市排名第6。一是制造業投資帶動增強。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9%,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6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7.7%,食品制造業投資增長145.6%;二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良好。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5%,增速比全部投資高8.4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0.7個百分點;三是重大項目建設拉動明顯。上半年,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4%,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6.7%。巴彥上產、2023年冬季清潔取暖“煤改電”、2023年高標準農田為主要支撐項目。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完成55.0億元,同比增長1.9%,總量和增速分別位居全市第1和第5。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類別中有七類商品銷售呈正增長態勢。其中,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和中西藥類銷售分別同比增長133.3%、60.9%和17.2%。
(五)城鄉居民收入低于預期
上半年,全體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7元,同比增6.8%,總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1。分區域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2元,同比增長4.8%,總量和增速分別位居全市第1和第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9元,同比增長7.5%,總量和增速分別位居全市第1和第3。
(六)財政收支高位運行
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1億元,同比增長11.0%,總量和增速分別位居巴市七個旗縣區第1和第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2.0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民生八項支出14.6億元,同比增長15.9%。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一是農業生產成本仍處高位,影響農民收益。年化肥、農藥、地膜、種子、飼料等農資價格雖然與2023年同期價格基本持平,但與2021和2022年相比,生產資料價格依然處于較高水平。二是畜產品價格普遍下降,畜牧業發展遭遇挑戰。具體來看,雞蛋價格8.99元/公斤,同比下降15.15%;豬肉21.40元/公斤,同比下降7.12%;雞肉18.08元/公斤,同比下降14.64%;牛肉56.71元/公斤,同比下降24.43%;牛奶3.11元/公斤,同比下降17.96%;羊肉53.17元/公斤,同比下降11.95%。
(二)規模以上工業。肉食品加工方面,受進口肉食品政策放開和南方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雙重打擊,疊加本地肉食品同質化嚴重、附加值低、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我區肉食品售價持續處于低位運行。草原宏寶、澳菲利、美洋洋等龍頭企業產值下降幅度都超過10%;絨紡加工方面,原絨收購價由去年的35萬元/噸降到現在的32萬元/噸。無毛絨成品價下降幅度更大,由去年同期的70萬元/噸左右降低到現在64萬元/噸。無毛絨價格下跌導致利潤縮水,多數企業勉強保本經營,上半年14戶規上絨紡加工企業產值同比下降14.0%;飼料加工方面,肉食品產業的疲軟傳導到養殖業,導致我區本地羊的養殖量縮水,繼而影響到飼料加工業。上半年,8戶規上飼料加工企業完成產值5.3億元,同比下降16.3%。
(三)固定資產投資。一是民間投資負增長。上半年,我區民間投資同比下降35.5%,拉動全部投資下降16.5個百分點,尤其是新建項目,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43.6%;二是工業、基礎設施領域投資走低。上半年,我區工業投資同比下降23.3%,拉低全部投資11.8個百分點。工業施工項目38個,較上年同期下降2.6%,本年新開工項目僅有5個,較上年同期下降16.7%。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同比下降3.7%,拉低全部投資0.8個百分點;三是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負增長。上半年,我區房地產投資占投資總量由原來的50-60%減少到目前的25%。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5.4%,占全部投資比重24.8%,下拉全部投資1.4個百分點。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是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對政策依賴較高。上半年,汽車類商品增速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家用電器類商品同比下降33.4%。因為受到《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文件的影響,更多的消費者選擇觀望補貼政策進行消費大宗商品;二是餐飲消費動力不足。相較于去年同期,宴會、商務會議等數量明顯減少,餐飲收入因此受到較大沖擊。今年受傳統文化影響,很多消費者選擇暫時不舉辦宴會,造成餐飲業消費市場低迷;三是居民消費趨于理性。更多的居民選擇儲蓄來應對失業或者其他突發事件,消費習慣也從過去的盲目消費滿足個人情感需求轉變為了理性消費滿足個人生活需求,從而造成消費品市場低迷。
(五)城鄉居民收入。城鎮居民收入方面,一是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動力不足。工資性收入增長大部分為各級行政事業機關單位政策性增資拉動,相對較為穩定。但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增資是由市場景氣度決定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二是實體經營凈收入增長乏力。實體經濟受網購影響較大,網購、直播帶貨等各類型商業貿易相比傳統實體經濟具有價格低、購買方式便捷等諸多優勢,對實體經濟沖擊較大。農村居民收入方面,一是農村務工就業渠道狹窄,就業保障程度低、工作穩定性差。大多數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且享受各類就業保障的農村居民比例低,工資性收入受到影響。二是受農牧業經營成本、農牧業產品價格等多方面影響,農村居民經營凈收入難以大幅度增長。同時牧業產品牛羊價格一路走低,擠占農村居民經營凈收入。
三、對下一步經濟健康運行的建議
(一)農業生產。種植業方面,抓好小麥秋延后生產工作,增加種植效益。抓好農田的管理,對病蟲害加強監測,對極端氣候加強預報,保障種植業穩產增收。畜牧業方面,一是完善畜牧業保險政策,落實好補貼政策。出臺母羊完全成本保險政策,穩定種羊繁育,加快巴美肉羊等優良品種的推廣;二是保護生豬養殖穩定。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養殖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難題,加快老舊規模養豬場智能化自動化提升改造,促進養豬業提質增效;三是多措并舉支持牧場乳企發展。建議實行生鮮乳收購指導價,鼓勵和連續扶持有條件的奶農依靠自有奶源有序發展乳制品加工,協調金融機構提供中長期低息或者貼息貸款,緩解奶農現金流壓力等。
(二)規模以上工業。肉食品產業方面。一是支持規模企業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調整產品結構,開發冷鮮肉、熟制品和特色方便食品等不同檔次的精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用率,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肉類消費需求;二是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協作,在品種選育、風味調控、飼料搭配、養殖環境等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全面提升我區羊肉品質,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三是鼓勵企業開發利用現有資源,對羊皮、羊骨血、臟器、羊尾脂、羊脂油、羊肉干進行精深加工,研發骨湯底料、護膚品、保健食品和醫學生物制品等,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飼料加工業方面。為企業和大牧場牽線搭橋,整合全區資源需求,幫助企業產品廣開銷路,為我區頭部飼料企業推介產品,促進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絨紡產業方面。一是建議由城投公司聯合春雪、浩森等大型絨毛企業以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共同組建羊絨集團,低折扣購買雙河、利一泰、金天陽等抵貸資產,配置給具有市場渠道的企業經營;二是支持以春雪、中科融匯為主鏈、的羊絨企業高標準建設針織、精紡、分梳、洗選產業園,為我區下一步認證中國好羊絨(原產地認證)、AEO高級認證(海關認證,降低查驗率、優先通關),SFA認證(羊絨產品的可持續)、國家地理標識等各項證書的認定奠定基礎,持續提升好羊絨在臨河的影響力。
(三)固定資產投資。一是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著力增強民營企業投資能力,支持民間投資參與民生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協助內蒙古新翔油氣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快項目建設期貸款,協助內蒙古子誠農牧科技有限、內蒙古君牛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等農牧業企業申請低利息貸款支持,讓民間資本在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發展;二是提振工業投資。發揮工業技改在推進產業轉型發展和企業提質增效上發揮關鍵作用,推動條件成熟項目抓緊開工,在建項目加快建設,完工項目早日達產達效;三是優化房地產市場環境。要及時完善房地產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幼兒園、活動中心、食堂、學校、公園等宜居宜養的生活配套設施,給予更多剛性需求的購房者購房優惠和專項支持同時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條件,給予相應契稅優惠政策,優化房地產市場消費環境。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是響應國家政策,落實以舊換新政策。制定適宜本地的以舊換新政策,特別是對大型家電進行專項補貼。此外,加大對于汽車商品的補貼,尤其對于燃油車的補貼,可以避免消費者流失的同時,也可以帶動汽油等商品的銷售;二是推動本地旅游文化建設、利用節假日提拔消費活力。深度挖掘本地方的旅游特色文化,吸引外地消費者來本地旅游消費,完善旅游服務相關建設,提供旅行一條龍服務。同時,節假日期間在本地的大型商場和步行街等地舉辦慶典活動,吸引本市其他旗縣的居民消費,帶動住宿餐飲業發展;三是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夯實消費增長基礎。做好穩就業、促增收相關工作。增加就業崗位,鼓勵年輕人創業,以此來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完善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建設,讓消費者沒有后顧之憂才能放心消費。
(五)城鄉居民收入。一是擴大有效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在保障勞動者基本工資待遇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水平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的用工機制。此外,聯合相關部門加大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針對低學歷,無技能群體加大技能培訓,以解決該群體就業難題;二是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營性收入增長。加大惠企政策力度,落實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免舉措,引導中小企業對融資服務平臺的應用,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經營降低運營成本。健全企業復工復產訴求響應機制,提升審批服務效率,引導個體工商戶開展網絡經營活動;三是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助力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金融服務,擴大農民小額信貸和農業保險,為農民增收提供資金支持和生產保障。加大農業科技投入,鼓勵發展有競爭優勢的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依托網絡平臺,結合地方農產品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商產業,推動農產品生產與銷售。將惠農信息發布、鄉村旅游推介和農產品電商融為一體,為鄉村傳遞致富信息,打通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