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普法強基補短板要求,切實防范社區矯正對象在重要時間節點出現脫管、漏管及重新違法犯罪情況,北環路司法所組織開展社區矯正對象集中警示教育活動。本次教育以“筑牢底線思維、強化法治正心”為核心目標,針對夏季社會矛盾高發期和暑期人員流動頻繁的特點,著力解決部分矯正對象存在的身份意識模糊、紀律觀念淡薄及僥幸心理抬頭等問題。
專項警示教育旨在通過多維度教育手段,使矯正對象深刻認識“緩刑不是無刑”的法律實質,明確社區矯正的刑事執行屬性,引導其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維。同時結合社會維穩要求,重點強化紀律管控,為矯正對象劃定行為“警戒線”,擰緊思想“安全閥”。
活動內容緊密圍繞“警示”核心,多維度發力,系統重溫《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社區矯正對象監督管理規定》等核心條款,重點解讀日常報告、外出審批、居住地變更、禁止令遵守、信息化核查、教育學習與公益活動等具體要求,明確“紅線”與“底線”。反面案例強震懾,精心選取2-3個近期發生的、具有典型性的因違反監管規定被依法給予警告、治安管理處罰或撤銷緩刑、假釋收監執行的本地或周邊地區真實案例。通過深度剖析案例中違規行為的具體表現及其導致的嚴重后果,以案明紀、以案釋法,形成強烈震懾。最后,司法所所長重申矯正對象依法享有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引導其珍惜社區矯正機會,積極配合監管教育。
本次集中警示教育達到了預期目標,一方面,矯正對象的紀律意識顯著增強,對監管規定的嚴肅性和違反規定的嚴重后果有了更直觀、深刻的認識,身份意識和服從監管意識得到有效強化。通過真實案例的警示,矯正對象法律敬畏感顯著提升,對“社區矯正非兒戲,違規必受懲”的道理刻印于心。另一方面,北環路司法所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基礎更加牢固,為后續日常監管、信息化核查、教育學習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更堅實的思想基礎。
將警示教育元素融入日常管理,每月開展“警鐘日”活動,通過案例復盤、法治體檢等形式,使守法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轉化是漫長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北環路司法所將堅守“先矯其心,后矯其行”的理念,以法度筑牢底線,以溫度引導回歸,持續助力矯正對象從“犯罪人”向“守法公民”蛻變,為法治臨河建設貢獻基層力量。
初審:焦婷 復審:高瑞 終審:王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