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河區司法局緊扣法治政府建設與基層治理需求,以機制創新為突破、以隊伍建設為根基、以效能發揮為導向,構建起公職律師與法律顧問深度參與法治實踐的“臨河模式”,為法治政府建設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一、創新公職律師統籌機制,破解法治人才供需瓶頸
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于加快推進公職律師工作的部署,解決部分黨政機關公職律師人才短缺問題,實現黨政機關公職律師工作全覆蓋,我區高度重視,將公職律師制度推進工作列入依法治區重點工作。
臨河區委依法治區辦向區直各單位印發了《中共巴彥淖爾市委員會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轉發〈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公職律師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公職律師工作實施辦法》,就我區公職律師推進工作貫徹落實提出具體要求。同時鼓勵全區已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或律師資格且專門從事法律事務工作人員的單位,積極申請公職律師,發揮公職律師依法決策的作用。期間為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就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及公職律師落實推進情況又向各單位下發了提示函,確保自治區下發的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針對部分黨政機關法律人才短缺難題,臨河區司法局通過建立全區公職律師統籌使用機制,以“建庫、調配、賦能”三步實現法治資源跨部門、跨層級優化配置。
組建臨河區公職律師庫。通過將全區公職律師納入統一管理,實行“動態入庫、屬地管理”模式,確保人才底數清、專業方向明。截至2024年底,臨河區本級黨政機關共有36個,公職律師27人,開展公職律師工作的單位有14家(其中黨委部門2家;政府部門12家),覆蓋率為38%。
出臺《公職律師統籌使用辦法》。通過建立“需求申報—精準指派—閉環管理”流程。未設立公職律師的黨政機關、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如有涉法事務需求,可以向同級已設立公職律師的單位提出書面申請。經公職律師所在單位同意后,綜合考慮公職律師業務專長、使用頻次等因素,指派公職律師為申請單位提供相應法律服務,以解決申請單位公職律師人才短缺問題。公職律師完成指派任務后,臨河區司法局備案,作為公職律師年度考核、評優等依據。具有上下級業務指導關系或者實行垂直管理的黨政機關,可以在上級單位的組織協調下,建立健全本系統公職律師跨層級跨地區調配使用等工作機制,實現系統內公職律師工作全覆蓋。
2022年至2024年,我區公職律師共辦理各類法律事務2157件,其中,對重大決策、重大行政行為提供法律意見353件;參與法律法規規章起草等的起草、論證23件;參與合作項目相關工作100件;參與法律咨詢、普法宣傳202件;參與政府信息公開12件;參與信訪接待、涉法涉訴案件化解376件;參與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12件;辦理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案件510件;辦理民商事訴訟、仲裁、調解案件214件;其他法律服務355件。
二、深化法律顧問全域覆蓋,筑牢法治政府建設基礎
中共臨河區委員會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于轉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工作的貫徹實施意見通知〉的通知》,要求各單位完善制度、規范流程、強化保障,尤其在規范性文件合法合規性審查、重大決策認證咨詢、合同協議審查把關及其他法律事務處理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要求,同時將法律顧問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全區法治建設考核指標。中共臨河區委員會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和臨河區司法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轉發〈關于充分發揮行政機關法律顧問作用助推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的意見〉的通知》,下發到全區各單位,對我區法律顧問工作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中共臨河區委員會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核實臨河區法律顧問工作具體情況的通知》,要求各鄉鎮、街道、區各部、委、辦、局、室和各人民團體、駐區單位按照《臨河區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法律顧問工作情況。
從“紙面制度”到“落地實踐”,臨河區司法局通過統籌資源、創新機制,推動公職律師與法律顧問成為法治政府建設的“智囊團”、依法行政的“護航員”。臨河區黨政機關共有36個,區本級36個黨政機關已全部聘用法律顧問,法律顧問覆蓋率達到100%。
下一步,我局將以更高標準推進隊伍專業化、服務精準化、管理規范化,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更堅實的法治保障。
初審:焦婷 復審:高瑞 終審:王祥健